產品列表 / products
溫度未達均勻狀態:送風口送出的是經蒸發器 / 加熱器處理的 “瞬時恒溫氣流"(如 - 40℃低溫氣流或 85℃高溫氣流),但該氣流需在艙內擴散、混合 30-60 秒后,才能與艙內整體空氣形成均勻溫濕度場。若傳感器靠近送風口(距離<30cm),檢測的是 “未混合的瞬時溫度",而非艙內實際測試環境溫度。例如某汽車傳感器測試中,送風口處溫度波動達 ±1.8℃,而艙內中心區域波動僅 ±0.5℃,靠近風口會導致傳感器誤判溫度穩定狀態。

風速擾動濕度檢測:大型設備風口風速通常為 0.8-1.5m/s,高風速會加速傳感器探頭表面的水分蒸發(低溫工況下則加速結霜),導致濕度檢測值偏低(或偏高)。如在 50% RH 的恒溫恒濕測試中,靠近回風口的傳感器檢測值僅為 42% RH,偏差達 8% RH,而遠離風口后檢測值恢復至 49% RH,符合 ±2% RH 的精度要求。
溫度梯度差顯著:艙壁直接與設備外部環境接觸,易產生熱交換 —— 夏季外部高溫時,艙壁溫度比艙內中心高 2-3℃;冬季外部低溫時,艙壁溫度比艙內中心低 1.5-2.5℃。若傳感器靠近艙壁(距離<20cm),檢測的是 “艙壁附近的梯度溫度",而非艙內測試區域的實際溫度。例如在 - 60℃的儲能電池低溫測試中,艙壁附近溫度為 - 57.2℃,而艙內中心溫度為 - 60.1℃,靠近艙壁會導致電池低溫容量測試數據偏高 12%,誤判產品性能。

艙壁結露 / 結霜影響濕度:當艙內濕度較高(如>60% RH)且溫度低于露點時,艙壁易形成結露(高溫高濕工況)或結霜(低溫高濕工況),導致艙壁附近濕度局部偏高(結露區)或偏低(結霜區)。大型設備艙壁面積大(如 2000L 設備艙壁面積超 8㎡),結露 / 結霜范圍可達艙壁的 30%-50%,若傳感器靠近艙壁,會檢測到 “局部濕度",而非艙內整體濕度。如在 85℃/85% RH 的可靠性測試中,艙壁結露區傳感器檢測濕度達 92% RH,與艙內中心 50% RH 的實際濕度偏差嚴重。
核心安裝原則:瞄準艙內 “均勻溫濕度區"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