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實驗室環境預處理:從源頭降低銹蝕風險 濕度控制:在電磁振動實驗臺周邊 1.5 米范圍內加裝工業除濕機,設定目標濕度≤60%(可通過溫濕度傳感器實時監測),每日記錄濕度數據,若連續 4 小時濕度超 70%,需增加除濕機數量或延長運行時間;
區域隔離:用 PVC 防水圍擋將電磁振動實驗臺與實驗室其他高濕區域(如水槽、蒸汽設備)分隔,圍擋底部用密封膠貼合地面,頂部加裝透明防塵簾,減少潮濕空氣對流;
地面防潮:在設備下方鋪設防水絕緣墊(厚度≥5mm,耐溫≥80℃),墊下放置硅膠干燥劑包(每平方米 2-3 包,每周更換一次),吸收地面蒸發的水汽。 
二、分部件防銹保養:聚焦核心金屬部位 1. 臺面防銹:強化表面防護層 ① 每周用中性金屬清潔劑(pH 6-8)清潔后,涂抹一層超薄不銹鋼鈍化劑(如 304 專用鈍化膏,膜厚≤0.02mm),靜置 20 分鐘后用去離子水擦凈,形成氧化保護膜,降低水汽附著; ② 測試后若臺面接觸過含鹽、含酸樣品(如電池電解液),需立即用 75% 酒精擦拭,再用鈍化劑補涂,避免殘留電解質加速點蝕。 ① 每 3 天用中性肥皂水清潔后,噴涂鋁合金專用耐濕抗氧化劑(如硅烷處理劑),形成防水膜,防止氧化膜被濕氣侵蝕; ② 若發現臺面出現白斑(初期銹蝕),用細砂紙(1200 目以上)輕輕打磨后,立即補涂氧化膜修復劑,避免銹蝕擴散。 2. 激振器防銹:阻斷水汽侵入內部 ① 每周用干燥壓縮空氣(壓力≤0.2MPa)吹掃激振器外殼縫隙,清除凝結水汽;每月拆卸檢修蓋,用無塵布蘸取防銹油(如薄層防銹脂)擦拭氣隙內壁,形成油膜隔絕水汽,同時檢查氣隙密封件(氟橡膠材質)是否老化,若出現裂紋立即更換; ② 每次測試后,用紅外測溫儀檢測激振器外殼溫度,確保與環境溫差≤5℃(溫差過大易凝露),若溫差超標,開啟設備散熱風扇持續運行 30 分鐘,待溫度平衡后再關機。 每月拆卸激振器電源線端子,用無水乙醇擦拭端子表面氧化層,涂抹導電防銹脂(如銅基導電膏)后重新緊固,防止端子因潮濕氧化導致接觸電阻增大,引發局部發熱。 3. 支撐框架與緊固件:避免結構銹蝕 三、日常維護流程:固定周期強化防銹 每日檢查:開機前觀察電磁振動實驗臺金屬部件是否有水珠凝結、表面變色(如發黃、發烏),若有立即用干布擦干,并用熱風槍(溫度≤50℃)局部烘干;
每周深度保養:完成臺面、激振器、框架的防銹處理后,記錄各部件狀態(如是否有新銹蝕點),同時校準除濕機濕度傳感器,確保數據準確;
每月精度校準:在防銹保養后,用水平儀檢測臺面水平度,用千分尺測量激振器氣隙均勻度(偏差≤0.05mm),若因銹蝕導致精度偏差,需調整支撐腳或更換銹蝕部件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