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列表 / products
在半導體芯片可靠性測試體系中,高頻電磁振動臺作為核心裝備,需模擬芯片從生產、運輸到應用全生命周期的振動環境。而 “全溫域適配" 作為關鍵技術指標,并非額外要求,而是保障測試數據有效性、貼合芯片實際工況的核心前提,其必要性可從芯片應用場景、測試準確性及設備性能穩定性三方面深度解析。
從半導體芯片的實際應用場景來看,全溫域適配是模擬真實環境的基礎。無論是車規級芯片需耐受 - 40℃~125℃的車載溫差,還是工業級芯片面臨 - 20℃~85℃的工況波動,亦或是航空航天級芯片遭遇 - 55℃~150℃的寬溫挑戰,芯片在服役過程中始終處于溫度動態變化狀態。高頻電磁振動臺若僅能在常溫下運行,無法復現 “低溫冷啟動振動"“高溫持續振動" 等復合場景,導致測試結果與實際應用脫節。例如,車規芯片在 - 30℃低溫環境下,封裝材料會因熱脹冷縮產生脆性變化,此時疊加 2000Hz 高頻振動,極易出現引腳斷裂隱患,若高頻電磁振動臺缺乏低溫適配能力,這類潛在風險將無法被檢出。
從測試準確性角度分析,溫度變化直接影響高頻電磁振動臺的測試精度與芯片性能表現。一方面,高頻電磁振動臺的核心部件如永磁體、激振線圈受溫度影響顯著:溫度每波動 10℃,永磁體磁通量可能變化 2%~3%,導致振動加速度輸出偏差超 5%,而全溫域適配技術通過內置溫度補償模塊,可實時校準磁路參數,將加速度波動控制在 ±1% 以內。另一方面,芯片自身的電學性能隨溫度變化明顯,如低溫下芯片內阻增大、高溫下漏電電流上升,若高頻電磁振動臺無法同步控制溫度,僅單獨測試振動可靠性,將無法準確評估 “溫度 - 振動" 耦合作用下的芯片失效風險,可能導致合格芯片誤判或不良芯片漏檢。